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发布:张静发布时间:2024-12-27 浏览次数:

一、大赛介绍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社会实践调查竞赛。

2008年起,通过前十七届的成功举办,大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2023年起,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协办已举办两届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校赛教务处主办,环境资源学院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联合承办

 

二、竞赛主题

节能减排、绿色能源。

 

三、竞赛内容

紧扣竞赛主题,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

竞赛作品分为社会实践科技作品两个类别,分赛道评选。

 

、竞赛规则

1. 参赛对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参赛者必须组队参赛,参赛队伍按照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分别进行比赛,参赛队伍中有研究生参加的将归类为研究生组,每组不超过7名,每个参赛队伍聘请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如聘请3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必须是企业技术人员或交叉学科老师。

2. 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

省赛每所高校提交作品数量不限,择优推荐本校作品参加省级比赛。未组织校级预赛的高校,不得参加省级竞赛。

国赛每所高校限报15项作品。申报作品时,申报高校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

高校间可混合组队参赛并提交作品,但作品按署名第一的高校进行统计。

3. 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按要求准时提交参赛作品,未按时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申报书、报告和汇总表等模板可在大赛官方网站通知内下载,官方网站将于每年3月底4月初发布第一轮通知。

4. 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5. 诚信承诺:所有参赛作品成员及指导教师提供身份证号,一旦发现并查实学术不端问题,涉事学生永久禁赛,相关指导老师禁赛两年,对涉事学校进行警告,如再次违犯则该校禁赛2年。

 

五、竞赛日程与安排

1. 竞赛报名:采用无纸化形式,通过网络提交电子版。参赛作品电子版形式于校赛通知规定时间发送到竞赛联系邮箱。

电子版材料包括竞赛报名表作品标志图JPG格式,长宽比为4:3,文件不得大于512KB、申报书PDF文件不得3MB、报告(PDF文件不得5MB)以及介绍视频(MP4格式时长建议3~5min大小不超过20 MB

校赛组委会通过对以上资料初审,确定校赛决赛入围团队预计每年4月左右进行线下答辩。

2. 作品申报:通过校赛或省赛选拔的竞赛作品于每年5月下旬前提交优化后标志图、申报书、报告等文字材料介绍视频网上提交,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在网上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

3. 作品初审:每年5月底6月初,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在网上进行作品初评。

4. 专家会评:每年6月中下旬,举行专家会评,确定入围决赛作品名单及其他获奖作品名单。

5. 作品公示:通过会评的作品,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

6. 终审、决赛:每年8月初在承办高校举办全国总决赛,即作品终审,决赛采用线下形式,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7. 说明:如遇不可抗力因素,会议日程安排及会议形式可能会有相应调整,请持续关注后续通知。

 

 

 

 

六、奖项设置

1. (学校认定为A

国赛竞赛设立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其中等级奖设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国赛参赛作品总数的25%,其中特等奖比例不超过5%(可空缺),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65%;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竞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2. 省奖(学校认定为B

根据《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章程》规定,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总体比例不超过参赛作品总数的50%,其中获奖作品中一等奖比例为15%,二等奖比例为30%,三等奖比例为55%;同时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提名范围为一等奖作品的第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由组委会对竞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提名。以上奖项报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确定。

3. 针对举办大学生节能减排省级赛事的省份,比赛开通省赛推荐作品专用提交通道,高校推荐作品如获得省赛推荐资格,可自愿选择省赛提交通道,省赛推荐作品仍然占用所在学校总数15项的指标,提交作品仍然参加后续网评、会评等程序。

 

七、官方网址

国赛官方网站:www.jienengjianpai.org

省赛官方公众号: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

相关内容如有变化,以官网最新通知为准

 

八、联系方式

1. 联系人

环境与资源学院  彭老师18774820317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苏老师:13786230082

2. 大赛组委会联系邮箱:xtu_jnjp2024@163.com

3. 校赛交流QQ群:514962927

 

九、历年获奖情况

部分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

作品名称

参赛者

学生所在学院

指导

教师

获奖

等级

2024

绿色屏障——基于工业固废物改性的高效隔热材料

刘婕妤,杨海涛,朱家乐,许雪菊,李佳瑶

环境与资源学院,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周琼芝、

张丁日

省级

一等奖

2024

破碎“唤”新生:双碳背景下废旧玻璃回收现状调查及减碳策略研究

朱家乐,吴欣阳,张曦文,周叶珊,张婷,朱凯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化学学院

苏亮、

左青松

省级

一等奖

2023

可用于深水湖库控藻的全自动脱碳除磷/资源回收一体化装置

尹诗蓉,彭颖,杨亦辉,方贻雪,刘菲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邓志毅

省级

二等奖

2021

“吞尘吐雾”——基于空调冷凝水的综合利用装置

廖锦朋,李想,罗成,欧阳芳婷,唐鸿,丁涛

机械工程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苏亮、

左青松

国家

二等奖

2018

零碳自行车驿站

李昊坤,董佳洁,郑中旭,谢志武,唐凯,欧阳英杰,颜涛

机械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苏亮

国家

一等奖

2018

一种能够利用废热实现发电的装置

冯诗淇,阳丽,单心怡,张振羽,晏翀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运牙

国家

二等奖

2017

基于家用反渗透净水机的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徐鹏,罗康,谢杰妮,刘铁,景颖,张祎,覃业升

机械工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苏亮

国家

一等奖

2017

基于机器视觉的太阳能绿色农业除草喷药智能机器人

刘泽辉,江奥,谢尚位,刘浩林,刘沁蕊,赵浩武,苏长青

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陈洋卓

国家

二等奖